道教科仪法事普度天人的斋醮
- 时间:2个月前
- 浏览:62次
斋醮,即指斋法与醮仪,俗称为打醮、做道场、经忏或法事,是道教宗教行为的重要组成部门。从众人的目光看来,道教典礼就如统一场演出,羽士们穿戴金丝银线的绣花道袍,吟唱着古老的曲调,在坛场里集体演出一场场科仪,如同一出出戏剧。然而,对于道教徒来说,典礼是神圣的。在典礼中,道教徒寄托自己的信奉,倾诉自己的感情,知足自己的信奉要求。
斋醮包含内容甚多,主要有设坛、上供、焚香、升坛、画符、念咒、鸣鼓、发炉、降神、迎驾、表章、诵经、赞颂、宣词、步虚等等,并配以烛灯、禹步、唱礼和音乐等。通过这套典礼,祭告神灵,祈求消灾赐福,超度亡灵等。
斋醮一词泛起颇早,但原非一事。斋的原意是洁净。古人祭奠鬼神必先沐浴更衣,不喝酒,不吃荤,禁绝房事,以表示诚敬。《礼记·祭奠》曰:“斋者,精明之至也,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。”斋者的目的是为了清整心境,消减烦恼,积德解愆,和神保寿。
醮,原为古代祭法中的一种。《说文》曰:“醮,冠娶礼祭也。”等于指古代祭神或冠、娶之礼。道教吸收古代醮祭之法,形成了自己的醮坛之仪。《正一威仪经》说:“醮者,祈天地神灵之享也,亦有多种,所有饼果并须清洁,不得肉脯荤秽。”并与斋法相配,互为增补。如斋法中邻近尾声,须设醮散坛;醮法之行,亦必斋戒。两者并行,醮法和斋法成为道教典礼的两大类。
道教从创立之始,即十分正视斋法,将其誉为修道的基础。宣称学道者以斋戒为本,诵经必斋,校经必斋,书经必斋,书符必斋,合药必斋,烁丹必斋,精思必斋,诣师请问必斋,救疾消灾必斋,致真人必斋。斋者,太上所敬重,老君所营护,诸圣所倚赖。一切和修道弘法有关的行为,都须先斋戒。早期的斋仪有九种,即金箓斋、黄箓斋、明真斋、三元斋、八节斋、天然斋、三皇斋、太一斋、旨教斋,谓之灵宝九斋。
金箓斋,系指帝王所作的祈祷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的法会。杜广庭《金箓斋启坛仪》说:“上元金箓,为国主帝王镇安社稷,保佑生灵,上消天灾,下禳地祸,制御劫运,宁肃山川,摧伏妖魔,荡除凶秽。”并说在泛起以下情况时举行:“或五星失度,四气变常,二象不宁,两曜孛蚀,天倾地震,川竭山崩,水旱为灾,螟蝗害稼,疫毒流布,兵革四兴,猛鸷侵凌,水火漂灼,冬雷夏雪,彗孛呈妖”,皆当修金箓宝斋,拜天谢过,思道祈灵,以禳却邪氛,解销灾变。
黄箓斋,超度亡灵、祛灾致福的道场。《太上黄箓斋仪》曰:“黄箓斋,挽救幽灵,迁拔飞爽,开度永夜,升济穷泉,固其大旨也。然祛灾致福,谢罪希恩,人天普修,家国兼利,功无不被矣。”兵乱不息,疫疠盛行,孤魂流落,依式修崇,即可消弭灾变,生灵蒙福,幽壤受惠。
明真斋,主要是为了超度幽夜之魂,亡命之鬼。明真斋并不建立斋坛,只是在露天地上安一长杆,长杆上燃点九灯。举行典礼的羽士,绕着香灯行道,一日一夜,六次行礼十方之仪,申表归命十方天尊,忏谢以自拔赎,以使光明普照九幽地狱,开度幽魂罪根,去离恶道,升迁福堂,与道合真。
三元斋,指在上中下三元之日,礼谢天地水三官,忏谢自己所犯的罪过,以求解脱。道教以三元节配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宣称天官生于正月十五日上元日,地官生于七月十五日中元日,水官生于十月十五日下元日,三元斋就是在三元之日行仪,故名。
八节斋,即在八节之日礼谢诸真,忏悔七世玄祖及今生、宿世所犯罪过。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为八节,八节之日既是农时节日,又是祭奠之辰。其日诸天大圣尊神,上会灵宝玄都玉京上宫,朝庆无邪,奉戒持斋,游行诵经。此日修斋持戒,皆为五帝所举,书名玉历。
天然斋,即礼谢十方之神。杜光庭《太上黄箓斋仪》称,不管是金箓仪,或是黄篆仪,在宿启之夜及言功之时,都要先作天然斋,然后行金篆斋事。此斋为普济之法,内以修身,外以救物。
三皇斋,道教谓天皇主生命,地皇拔死籍,人皇除罪厄。《无上机密》记述三皇斋,醮坛内设三皇座,上供香烛灯光,依法上献香珠、洁水、供品等。其仪首先要北向叩齿十二通,然后在三皇神位前三进香,宣十三禁戒。复炉后,再依次登坛、上香、酌酒、叩拜、发愿,愿以此烧香礼谢之诚,乞除先世以来,下逮臣身,千愆万罪,皆令消释,疾患除差,灾厄过度,永生久视,永保无殃。
太一斋,主祭十神太一。十神太一为五福太一、天一太一、地下太一、四神太一、大游太一、小游太一、君基太一、臣基太一、民基太一、直符太一。凡帝王修奉展礼,祈祷十神,可上消天灾,下禳地祸。旨教斋,主要是为了禳灾救疾,救解先祖。《正一指教斋清旦行道仪》曰:愿以是功德,为供主自身及家门眷属,尊卑善庆,救灾度厄,保命延年,灭祸消凶,除殃却患,祈思请福,拔罪解愆,归命大道。
以上所言九种灵宝斋法,其后演变为各种斋法,或谓三斋,或谓二七品。所谓三斋即金箓斋、玉箓斋和黄箓斋,二七品有太真斋、上清斋、大洞斋、金房斋、太一斋、九天斋、金箓斋、玉箓斋、盟真斋、黄箓斋、洞神斋、天然斋、三元斋、涂炭斋、拔度斋、洞渊斋、天宝斋、九幽斋、五炼斋、正一斋、太平斋、三皇斋、八帝斋、北帝斋、旨教斋、解考斋、化胡斋。大同小异,功德甚重,所谓动天地,感鬼神,福邦家,济幽显,舍此道则何。
自唐宋以后,醮法亦广泛流行。主要有三朝醮、九皇醮、七元延生醮、祈雨九龙醮、五帝安宅醮、紫庭北阴醮、消灾益算醮,正一传度醮、东岳延生醮、北极真武醮、文昌祈禄醮、祈祥保嗣醮、六甲保胎醮、正一安墓醮、誓火禳灾醮、九幽拔罪醮、随愿往生醮、天然拔亡醮、升化迁度醮、修真谢罪醮等。杜光庭说,所谓“醮”,祭礼之别号。用牲口血食祭神谓之祭,用蔬果精珍祭神谓之蘸。醮仪所用香花灯烛,果酒茶汤,上祭天地,下致万神,禳灾祷福,兼利天下,必需以清洁为先,精神为本,虔心诚意,以求感通。在各种醮法之中,最为闻名的有普天大醮、周天大醮、罗天大醮,合称三天大醮。《道门定制》曰:“上元金箓斋,帝王修奉,展礼配天,罢散设普天大醮,三千六百分位。中元玉箓斋,保佑六宫,辅宁妃后,罢散设周天大醮,二千四百分位。下元黄箓斋,臣庶通修,普资家国,罢散设罗天大醮,一千二百分位。”之后,三天大醮逐渐独立,至明清时期成为规模宏大、内容丰硕的大型斋醮流动,尤其是罗天大醮,一跃成为斋醮之首。
- 上一篇:聊聊道教科仪法事中的“上表”
- 下一篇:道教科仪法事驱邪解厄的法术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