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科仪法事驱邪解厄的法术(下)

  • 时间:2个月前
  • 浏览:53次

与符咒并重的是步斗,又称“步天纲”、“踏罡步斗”。因其相传为大禹治水禁神而创,故又称“禹步”。《洞神八帝元变经》曰:“禹步者,盖是夏禹所为术,召役神灵之行步。此为万术之根源,玄机之要旨。”《金锁流珠引》曰:夫步纲者,是强身健神壮魄之法。先坚劳其身,壮健其神,神气自然镇脏,然后通天地,感使神灵也。

早期的步纲主要是指步北斗,其后逐渐发展为步五斗,并演化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纲法。就唐宋道书所载的常见纲法有:三步九迹法、三五步纲法、太一纲法、正一纲法、二十八迹禹步法,三元将军步纲法、出神飞空罡、天圆地方罡、阴斗阳斗法、三台纲法、集神罡、七星罡、咒水罡、遣水罡、敕病人罡、收巫罡、收癫人罡、动雷治病罡、咒枣禁毒罡、八卦罡、九州罡、三十六步罡。以上所述各种斗法禹步,主要的功能一是用于内炼修身,一是用于通神摄鬼。尤其是在运雷役神、举行道场之际,都必须踏罡步斗。

周将军禹步纲法

雷法,呼风唤雨、驱邪疗病的法术。从宋元之际,开始兴盛于世。人们纷纷议论,高道们可以运雷霆于手掌,呼风雨于瞬间。于是雷法成为道教最具影响力的法术,广泛运用于济世度人。雷法十分神秘,它以内修功夫为基础,融符箓、咒术、指诀、禹步、气法为一体,并采纳吸收了禅学及密教的修持心法、真言秘咒,以雷霆之术为传道布教的手段。所谓内行则可以修养治身,外用则可以安民济国,祈雨祈晴,消灾却祸,救生灵困重之厄,超群识幽暗之魂,伐庙除邪,诛妖疗病,运雷霆于掌上,致风雨在目前。

雷法的核心,就是要在凝神入静的状态中,去深刻真切地感受天气变化对身体内部的影响。王文卿说:当于功夫静定之时,以验证天气的变化。如雨之将至,感觉自己的尿会急迫;闪电将动,其眼目发痒,眼光忽然闪烁;雷霆将动,感觉丹田沥沥而响,五脏倏忽而鸣。这种以人身比附天地、天人互感的雷法内功,它的出现肯定与内炼中所产生的特殊体验有关。事实上,一些修持有成就者确实可以感知自然界的各种变化,预知未来日子的气候冷暖。他们认为天晴、下雨、起风,打雷、寒暑、炎凉,都可以运用内功加以预测。从人身为一小宇宙的观点出发,道教中人认为,雷法所祈召的雷部神吏,与自身的精气神本为一体。主张以自己内炼功夫为本,使精气神返归先天,惟元神为用,始可通神,实现那些常人无法达到的目的。王文卿指出,内丹修持以定息静定为下手功夫,次存想水火交媾,金光运转,存神召将。久久行之,日积月累,神气精自然混凝,可以长生久视,可以兴云致雨,役电鞭霆,济人利物。

雷法的修持与运用以精气神为用。张虚靖天师指出,人有元精、元气、元神,这人身的三宝皆先天一气所化。所以心以合神,心即是法,神可通天,即可发动雷机,叱咤雷神,召役兵将,左右风雨。白玉蟾指出,雷法的基础就是人体的精气神。他说:收气存神,惜精爱已,内炼成丹,外用成法。他说,雷法符咒的灵验与否,主要看行法者的内炼功夫,而内炼功夫全赖心而起作用。故心合于道,守一通灵,便能作法感召神灵,无一不应。

扶乩,又叫“扶箕”、“扶”“飞鸾”,是道教擅长的一种天人交通之术。“鸾”是传说中的一种吉祥的鸟类,平常不常开口,只要开口,其声音便惊觉所有灵性,似告诉人们吉祥将要来临。它来源于古代占卜问神之术。人们有了疑难,就通过龟、蓍筮向神祈祷,请求神灵指示,预测吉凶,再根据神的指示去办事。道教承袭其技,扶乩降笔,依托神灵,造作道教经书。东晋哀帝年间,江东一带天师道盛行,时任护军长史的许谧和能够通神的杨羲,在建业(今南京)设立乩坛,许谧为坛主,杨羲为乩手兼记录人,最初的道教《上清经》,就出自他们之手。

南朝以来,扶乩渐兴。据刘敬叔《异苑》记载,当时有所谓紫姑神,相传是人家小妾,被大老婆所嫉,经常派她干脏活,因此在正月十五日激愤而死。所以世人在每年的这一天,招请她占问吉凶。请紫姑是民间的一种人人可施行的简易巫术,并非一定要道士方可主持。最初用以代表紫姑来临的是巴斗即“箕”,所以其事称扶箕。乩是后来出的字,音同箕。道教认为,扶乩的运作是假借这种神秘形式,扶乩者在宁静中领受神意,然后挥起木笔写画,撰成书文,以此来教化人们。北宋的张世臣说,请紫姑是用筷子插在筲箕中,在桌子上布灰,让筷子在上面写字。洪迈《夷坚志》详细描述了扶箕召迎紫姑之法:“以箕插笔,使两人扶之,或书字于沙中。”

道教利用扶乩,劝化度人,解厄祛邪,教人们如何处世,戒贪、克淫,以谨慎行事,并编制了许多符咒。苏轼谈到他自己在湖北黄冈汪若谷家中,获紫姑所赐的篆字,笔势奇妙,字不可识,称其为“天篆”,内容是《天蓬神咒》。扶乩所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,扩大到了求仙布道,消灾解厄,问寿治病等等。其所请的神已不局限于紫姑一人,而泛请各路神鬼,如玉虚真人、太乙真人、南华真人、灵济真人、文昌帝君、天蓬元帅等。神仙可以通过扶乩降临,当然也就可以请他们当场启示教化。这样就出现了用扶乩记述神仙教导,以至于创作道书,传授道法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扶乩之作。

延及明清时期,吕洞宾被推崇为“孚佑帝君纯阳妙道天尊”,声誉极盛,拥有大量的信徒,出现了众多的乩坛。在江夏(今属湖北)涵三宫乩坛,吕洞宾下降凡四十余年,前后所演经典很多。这部分材料,都被编入今本《吕祖全书》。清代陈德荣《吕祖全书序》说吕祖“飞鸾演化,虽妇人小子,无不知其名号者”。今天,广东、香港地区流传的《吕祖无极宝》,据说此本是于清末时广东云泉仙馆的道长扶乩所得。这本书中记述了大量的吕祖仙迹、教诲,用典富赡,辞藻优美。其曰:“守道诸子,先修汝心。勿肆高傲,勿着顽空;戒暴戒怒,积德积仁;劝孝于亲,劝忠于君;劝信于友,劝恤于贫;劝慈于物,劝和于邻。莫夸己胜,莫灭他人。富亦无根,何须自矜?贫岂常贫,何须怨嗔?贫不求谄,富不骄凌。善善恶恶,报应昭明。汝若修善,子孙旺兴。汝若作恶,后代凋零。恤孤怜老,戒杀放生。日积月累,必获修功。三元保举,万圣助成。他年行满,拔宅飞升。”这些皆为规正人心、阐发道德之言。

此外,张三丰、陆西星、李西月皆为世间高道,其门徒即纷纷扶乩降神,请得八仙、陈抟、关公、刘海蟾、东华帝君、白玉蟾、瑶池金母、玄天上帝、雷祖大帝、弥勒世尊、济公活佛、观音、张三丰、王天君、清水祖师等,自天而降,下旨布令。《玉诠》说:“飞鸾开化,其来久矣。秦汉以来,在在有之,总皆出于上帝大慈光所现。”张三丰解释说,乩以度人觉世为功,故仙圣借其乩以默相天下。仙圣有爱人之量,假乩笔而劝善惩恶者有之。仙圣有救人之心,假乩笔而开方治病者有之。

扶乩要准备带有细沙的木盘,没有细沙,可用灰土代替。乩笔插在一个筲箕上,有的地区是用一个竹圈或铁圈,圈上固定一支乩笔。扶乩时先请两名“生”,扶乩架之横木两端,使乩笔稍悬于乩盘之上,然后焚香、念咒,请某某神灵附降在身。神至,则乩笔自动在沙盘上划出文字,神灵离开后,乩笔也停止划动。所写文字,由旁边的人记录下来,这就是神灵的指示,整理成文字后,就成了神仙传授的经典了。

开乩亦有一套步骤,善信要跪在坛前,但不用口讲,只要在心中询问。乩手就会感应仙师回复的答案,用乩笔在指定的乩盘写出来,再由其他助手笔录记下来,当乩手停笔之时,就表示完成,并把神仙的旨意告诉信徒,解疑释惑,消灾祛疾。纪晓岚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记载:“海宁陈文勤公言:昔在人家遇扶乩,降坛者安溪李文贞公也。公拜问涉世之道,文贞判曰:得意时毋太快意,失意时毋太快口,则永保终吉。公终身诵之。”由此可见,扶乩的内容多为教化人心、劝善行德的说教,并不全是迷信。

宗教互联网服务许可证福运-053_副本.jpg

子晋祠-护身符护身吊坠护身符吊坠护身符锦囊护身福袋护身项链备案编号:鄂ICP备2024032430号    鄂公网安备42070002000060号 -护身符,护身吊坠,护身符吊坠,护身符锦囊,平安福袋,护身项链,护身符咒,福袋
护身符,护身吊坠,护身符吊坠,护身符锦囊,平安福袋,护身项链,护身符咒,福袋
护身符,护身佛,福袋,运势测算,运势预测,风水摆件,道教法事,道教符咒,符咒大全,玄学大师,护身符吊坠,护身符锦囊,平安福袋,护身项链,护身符咒,护身符,灵符,护身佛,福袋,运势测算,运势预测,风水摆件,道教法事,道教符咒,符咒大全,玄学大师,护身符吊坠,护身符锦囊,平安福袋,护身项链,护身符咒,灵符,护身符,护身佛,福袋,运势测算,运势预测,风水摆件,道教法事,道教符咒,符咒大全,玄学大师,护身符吊坠,护身符锦囊,平安福袋,护身项链,护身符咒|鄂ICP备2024032430号|Theme by Cn+网络, Soft by ZBlogPHP
助运技巧 沟通师父微信:sanqingge8点击复制跳转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