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法事科仪的意义与类别
- 时间:2个月前
- 浏览:49次
“科仪”是道教习用的术语,在历史上,可以用来笼统地指称道教的经诰、戒律、规范、礼节等。站在了解和研究道教的角度看,道教之成其为道教,不但有其系统的教理教义和信奉,而且有其特定的宗教形式,所谓“科仪”,等于对其宗教形式各个方面的概括。与科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,还有科教、科范、科戒、科律、仪轨等。比较而言,科仪更能概括相应的教法内容,所以我们取用这个名称。科与仪连用,固然也泛起得很早,但二者在涵义和用法上又有区别。
“科仪”连称,在现存道书中,最早见于《洞玄灵宝道学科仪》。此书大约是南朝灵宝派的作品,内容包括言语、讲习、禁酒、忌荤辛、制法服、巾冠、山居、斋、醮、燃灯、奏章等,各立品目。唐羽士朱法满作《要修科仪戒律钞》,内容也包括传度仪范、奉道仪轨、各种斋法、戒律、殿堂造设等很多方面。
“科仪”可用来概括道教教法的很多方面,它在道教中的语义,类似于世俗社会之所谓礼法,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。道教科仪既是一种宗教形式,又应当具有相应的旨归内容。早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,都提倡“以善道化民”,善道即其科仪教戒之旨归。在后来的发展中,更形成了一套围绕着仙人信奉而高扬生命价值、围绕着返朴归真的信念而追求至真纯善的宗教道德,这些宗教道德,就是科仪形式转变中所蕴涵的旨归内容之发展。同时,道教科仪还常常夸大要“佐时宣化”,意思就是将礼节传统与时俗现实结合起来,“揆古今之中”,从宗教的途径厚人伦、敦风俗。南宋羽士吕元素的《道门定制序》,曾就这个题目发表议论,见解不俗,兹录之,以资鉴戒:“至简易者道,而至详备者礼。常人之所以以事天者,道也;因事天而起至诚之心者,有礼存焉。此圣人垂世立教之本旨也。然于繁简之间,当有所折中,而不可过也。道门斋醮简牍之设,古者止符箓朱章而已,其他表状文移之属,皆后代以人间礼兼考合经教而增益者,所在无定式。或得之详备而失简易之旨,使力所不逮者不可企及;或失之卤莽,而使尽敬事天者无所考定,不惬其意。元素常窃患之,欲别为校定,使之适中,俾略者不得隐,而繁者不得逾,则事天奉道之礼,不因人而隆杀。”
同时,道教科仪涵盖的教法很宽泛,又由于吸收了大量的民俗,在内容上很芜杂,要进行分类就有一些难题。就其科仪教法而言,涉及到道教经籍分类的题目,而道教的经籍分类,又贯串戴它所特有的教理教义,并不单纯是一个如何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的题目。古代儒家学者谓道教“杂而多端”,大概就是以经史子集的体系结构作为参照系,从而形成的一种印象,佛教授教养者也同样以其经教作为参照,指责道教“都无统序”。这种因经教体系的差异以及对其教理缺乏深入理解所引起的隔阂,通常是难免的。而道教的七部经教礼系形成于南北朝时,此后道教不但教理教义、修持方法等大有发展,而且泛起了很多新道派,做作出各种类型的新道书,七部体系相沿弗革,则七部内容及次序结构就难免章理不明。这是对道教进行系统的阐述时,首先会碰到的一个题目。至于道教科仪的分类,则是解决这个大题目之前,应当予以考察的小题目。
下面我们初步提出一个科仪分类表,然后再扼要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。(表略)
我们将科仪分为四类,都是《道藏》旧有分类标题题目,源自南朝刘宋时羽士陆修静。陆修静在《灵宝经》旧分为十部的基础上,创立十二部,其中戒律、威仪、玄章、表奏四部,都属科仪内容。据南朝梁陈时羽士宋文明《灵宝经义疏》所载,此四部仪旨如下:第六戒律:玄圣所述罪福科目;第七威仪:玄圣所述法宪仪序、斋谢品格,凡六条(按即金箓斋、明真斋等六种斋法);第十一玄章:赞诵众圣之辞;第十二表奏:玄圣所述传授经文、登坛告盟之仪。(敦煌抄本P.2256号)
宋文明将玄章改为赞诵,成为《道藏》三洞各十二部的定例,相沿至明代的《正统道藏》。《正统道藏》将“赞诵”改作“赞颂”,余则全依其旧。其中,戒律类的内容比较明确,赞颂与表奏两类,《道藏》所收书目互有间杂,我们据其原初义旨,将经颂、诗歌、步虚、青词等归于赞颂类,赞颂的行文特点是多用韵语;将礼忏文、奏疏、榜文归于表奏类,表奏类的行文特点是有严格的书写格局和措辞规范。
科仪四类中,威仪类的经书最多,内容也最复杂。在晋南北朝时期,威仪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斋法,醮仪附于斋仪而行,规模小,典礼也很简朴;唐宋以后,醮的内容日益增多,斋醮联称而没有很严格的分别。我们将它分作两类,以见其历史源流。斋和醮又都有仪有序。在道书中,仪和序通常不作区别,统称为仪。我们将二者区别开来,以仪指斋醮时的各种设置布局,以序指斋醮时程序先后,目的是对复杂的斋醮流动作出扼要的阐述。
在威仪类道书中,良多都涉及到道教的称谓、服饰轨制及教阶轨制等。这部门内容,通常以品目的形式标立出来,如法服品、巾冠品、阶位品等等。我们将这部门内容综括为一类,总谓之曰“行持”。“行持”也是道教的术语,如《道法会元》卷九说:“平昔须是熟记,动机不生迷惑,方谓之行持。”我们取其平昔熟记的意思,借用这个术语,指称有关日常规范的科仪内容。
另外须作一点说明,《道藏》所收科仪类书,不限于上述“三洞”的四类,如经忏多收于本文类,“四辅”中也有大量的科仪着作。这是把握科仪资料时应该留意的。
- 上一篇:道教的科仪法事中,都会用到哪些符?
- 下一篇:道教科仪法事中的“上表”